课题选题的思维策略详细介绍
选题思维策略就是研究者处理、加工研究对象的思维方法。但凡研究,都有所研究的对象。但是只有研究对象,还不能构成研究的选题,许多中小学教师的选题就停留在这一步。造成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缺少对研究对象进行精加工的选题思维策略。下文是对课题选题的思维策略进一步的详细介绍,仅供参考。
思维策略是研究者思考问题方式的具体表现,是个人心智水平的凝结。选题思维策略,既是教育研究者研究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,也是活化研究者知识储备的催化剂和反映研究者“学术主见”的试金石。具有新意的选题能够体现研究者独到的、个性化的思维策略,而缺乏新意的选题则反映研究者拙劣的思维策略。虽然思维策略没有僵化的定规和程序,但它也不是完全虚无缥缈、无踪可寻,总结前人的选题思维策略类型,在模仿中创造,逐步形成个性化的选题思维策略也是可行的。
1.批判思维策略
批判思维策略是教育研究者怀疑的思维品质的具体化。它常常表现为,研究者有意站在现成的理论、权威的观点的对立面,从相反的方向怀疑它们的合理性,寻找反驳他们的突破口,或者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质疑。简单地说,就是反向求新。运用这种策略选取的课题,往往具有挑战性、颠覆性和火药味,也有利于更清醒的认识问题,更有效的解决问题。例如,“反思”已是教育学领域中的流行话语,把反思看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,几乎成为一些人的“常识”,而有人怀疑这个常识,撰文《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吗?》(金学成,《上海教育科研》,2007年第4 期)来反驳流行观点,并提出了有效反思的方式和教师反思的困难。
中小学的日常教育活动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重复度很高。久而久之,教师容易对某些教育现象习以为常、麻木、不敏感。运用批判的策略,能够有效刺激教师麻木的神经,使教师反思日常教育行为,质疑内隐的教育观念,提出有新意的研究主题。但是,批判不是“对着干”,不是无理取闹。运用批判思维策略,总是有所依据的。作为批判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:一是事实与经验,二是逻辑。如前所述质疑反思作用的,就是基于现实中教师反思存在的尴尬现象和作者理性的逻辑分析,有理有据地提出了驳斥的观点。
2.逆向思维策略
“逆向思维策略”中的“逆”是指方向上的回逆,如果我们一般的认识是由此及彼,那么逆向思维就应该是由彼及此。世界万物呈现出复杂的相互作用状态。人们一般只看到A事物对B事物的作用,而忽视了B事物对A 事物的反作用。因此,在选题时,如果能够逆向思考,往往会获得有新意的研究主题。这里以《“中国之行”对杜威及其教育思想的影响》(王彦力,《教育研究与实验》,2006 年第2 期)为例,对逆向思维选题策略加以说明。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,有关“杜威与中国”的研究几乎全部集中在杜威对于中国的影响上,教育领域中的研究更是如此。该文作者认为,不只是杜威对中国教育有影响,而且中国教育对杜威也有影响。文章考察了1919 年春到1921 年秋的杜威中国之行,史论结合地分析了中国教育对杜威思考“习性”概念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、认识的基础等问题,产生了深刻影响。也许,大多数中小学教师不会做这种课题的研究,但是,这种选题思维策略还是值得借鉴的。
3.类比思维策略
类比思维策略主要通过两类事物相互比较,发现异同,寻求有新意的研究主题。善于用这种策略来发现问题的人,在思维品质上,往往表现为较强的迁移性和概括性。他们善于发现表面上看来不甚相近的事物间的相似之处,能在较抽象的层次上对它们进行概括、比较,“横向求新”,从而为思想搭建桥梁。这要求研究者具有较宽的知识面。类比思维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具体的策略:
第一,通过与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类比和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、方法,来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。向其他学科“借”来新的理论、新的方法,对教育问题加以研究,可能会让我们对习惯了的老问题产生新认识,赋予其新意。
第二,面向实际生活,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提出教育科研课题。现实教育生活中蕴含着大量可以借鉴、提升的原始素材,如果教师善于发现教育生活中的点滴事件,将其迁移到教育研究中来,就可能形成富有新意的选题。例如,南京师范大学附小的教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实验课———听读欣赏课。这种课的设计除吸收了国外的暗示教学理论外,还从附小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两件事中受到启迪。一件事是一位教师的侄女听故事、阅读故事,养成了独立阅读能力;另一件事是教师在家访中发现家长经常播放配乐故事给孩子听,孩子听得津津有味,从小喜欢语文。附小教师将这两件事迁移到教育科研中来,形成听读欣赏实验课。
4.聚类思维策略
在教育科研选题中,研究者运用聚类思维策略,是为了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,把相关对象整合为一个研究类型,以整体类型为研究对象,探索类型的内在机理和外部功能。这种思维策略要求研究者具有相当的抽象能力,能够从局部的、零碎的、经验性的研究对象中,抽象出它们共同的类型,以此统领所研究的对象。例如,有位教师通过课堂中的“意外”而引发思考,对课堂中的意外情况做出类型化分析,将课堂出现“僵局”现象、学生答非所问、学生回答超出教师认知范围、学生回答异常精彩等四种课堂教学中的事件整合到“教学意外事件”这一类型中,进行聚类研究,整体把握这类事件的本质。
中小学教师往往受经验所限,只能就一事论一事,缺乏聚类意识,不善于聚合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事件,不善于把相关教育经验“串联”起来,这使得许多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不能深入,缺乏提炼,流于表浅。运用聚类思维策略,有利于中小学教师有效改进思维方式,使自己从具体的现象中超越出来,站在高一层次的平台上,俯视教学经验中的种种问题,并从根本上把握教育经验
本文由卓文著作网首发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链接。
文章名称:课题选题的思维策略详细介绍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fakanzx.comhttp://www.fakanzx.com/anli/keti/15586.html
相关阅读
- 2024-03-01课题结题证书是一人一张吗
- 2024-03-01课题分工安排
- 2024-03-01课题开题如何论证
- 2022-02-10课题申请书范文2篇
- 2022-02-09横向课题经费报销技巧
- 2022-02-09qc课题是什么意思
- 2022-01-27课题研究方案与课题开题报告区别
- 2022-01-27课改专题类选题推荐
- 2022-01-27课题开题论证是什么
- 2022-01-27课题研究需要具备三个意识